右侧
生活窍门小妙招!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 > 正文

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域之朝代嬗变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2-05-17分类:旅游浏览:382评论:0


导读:...

 四子王旗现辖地域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历史久远,史实纷繁。据考古资料记载,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在这块水草丰美的草原上生息繁衍。旗境内红格尔苏木发现的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存和江岸二队等地发现的单纯石器地层、出土的原始船形石核,属于中石器或新石器早期的文化遗存。唐虞时代为山戎、荤粥之地。夏商时期为淳维、鬼方、猃狁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属林胡、楼烦。秦汉时为雁门定襄郡之徼外地。西汉时,匈奴在今天的四子王旗境内建立了政府机关——中部单于庭。北魏前夕,拓跋氏鲜卑在盛乐(今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土城)设立北都,建立代政权,续据匈奴故地,四子王旗地域又为鲜卑所有。北魏帝国建立后,为了抵御北方新崛起的游牧民族建立的柔然汗国的南侵,沿边建立了一些军镇。其中的六个最为重要,称为六镇,其中之一的武川镇位于今内蒙古武川县(四子部落的游牧地曾包括武川北部),抚冥镇位于今四子王旗境内。这六镇在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时,驻扎着全国最精锐的部队,士强马壮。据考证,花木兰从军就在北魏时期的四子王旗境南一带。但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六镇逐渐沦为荒凉的边陲,数百年间再无当权者问津(近代的考古工作者在乌兰花土城子古城中,曾发现北魏时期的青砖及绳纹砖、板瓦、兽面纹瓦当等,与中原同时期的形制基本相似。另在乌兰不浪的古城遗址,也发现板瓦和筒瓦,尤以瓦当最多,且风格与云冈山顶出土的同类文物十分相似,据考证,这里即是北魏时期武川镇古城旧址)。旗南部为北魏抚冥镇辖区,北部则是继匈奴后兴起的柔然族牧地。隋唐为东突厥据地,突厥在今和林格尔境内建大利城对周边地区进行管辖。唐朝时隶属振武军兼单于大都护府。辽代属丰州东北境,隶西京道。金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设天山县辖今旗境。金代属西京路,为守卫金堑壕汪古部牧地。金代的净州治所在今四子王旗城卜子村,砂井治所在今四子王旗红格尔。元朝时期,今旗辖区隶属净州路及西南境沙井总管府之各部,中东西部皆为赵王传世食邑,元朝后期归属于察汗部林丹汗右翼属地。明朝时期,净州废弃。明廷势力未达本旗辖区,没有行政建置。阴山北麓部分地区由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统辖。唐朝之后历代以来,这里是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汪古部游牧部落(景教教徒)、女真、鞑靼、瓦刺(厄鲁特蒙古)、蒙古四子部落相继生息之地。金代为防御北方各部所修建的长城曾东西横贯四子王旗境,但今日陈迹已少见。历史上四子王旗拥有“草过于马背,择水而栖,择沃而耕,水草肥美”的优良牧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当时四子王旗草原风光的真实写照。

  在蒙古人的传说中,是“苍狼”与“白鹿”缔造了蒙古民族。在这些“苍狼”与“白鹿”的后裔里,不仅诞生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出现过“一代神弓”哈撒儿。蒙古四子部落的历史,正可上溯至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射手—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撒儿(《清史稿》中作“哈萨尔”),是孛儿只斤氏黄金家族的嫡系。哈布图哈撒儿是父亲也速该的第三个儿子,公元1164年出生,是铁木真的同母兄弟,与铁木真一直感情很好,在他未成年时就协助铁木真用弓箭射杀了他的异母兄长别克台尔(当然,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蒙古秘史》记载,在铁木真针对乃蛮部激烈而残酷的战斗中,哈撒儿统率中军,初次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领导才干。后来,他在为蒙古帝国征战的辉煌一生中以精湛的箭术和无畏的斗志闻名于世,战绩不可胜数,是大蒙古国的缔造者之一。“哈布图哈撒儿”是个从多瑙河到白令海让大地都感到战栗的名字,他的子孙中载于史册者就不下数百人。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后,给予哈撒儿额尔古纳河和海剌尔河附近的封地。哈撒儿家族曾在中亚地区(呼罗珊)试图拓展领地,但统治时间延续很短,尔后大多数哈撒儿后裔均游牧于今天的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北三省一带。哈撒儿家族传至七世阿克萨噶勒代,其长子阿鲁克特穆尔,于公元1425年登上蒙古大汗之位,即阿岱汗。他将哈撒儿家族的势力扩展到兴安岭以南的兀良哈三卫之地。阿鲁克特穆尔即为日后的内扎萨克八部之祖。此八部为:科尔沁、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扎赉特、阿鲁科尔沁、四子部落、茂明安、乌拉特。次子乌鲁克特穆尔与兄长因为属民问题发生纠纷,则率福余卫乌济叶特人为主的部分属民西迁,后成为风格迥异的厄鲁特蒙古之组成部分——和硕特部,在西蒙古游牧。公元1438年,也即中原明朝的正统年间,阿鲁克特穆尔和其属臣阿苏特部首领阿鲁台一起,发动了针对厄鲁特蒙古的战争,当时厄鲁特蒙古与明朝正进行短暂而貌合神离的合作。但此役并未获胜,阿鲁台和阿鲁克特穆尔反而被杀。阿鲁克特穆尔死后,科尔沁之额罗古特部锡古希台巴图尔因怨恨阿鲁克特穆尔而迁徙至嫩江流域。

 此次战争之后,孛儿只斤氏在蒙古汗国(北元)的地位大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厄鲁特蒙古。明朝中期,科尔沁部在蒙古汗国政权内部战争中也取得过一些对其他部落的胜利,但并未继续明显扩大其领地。到了成吉思汗十五世孙察哈尔达延车臣汗王朝时期,科尔沁部落与忠于达延汗的其他部落一起通过战争,将厄鲁特蒙古驱逐到了漠西。此后一段时间,因为这片土地上相对安宁的局面,科尔沁蒙古的人口数有了较大增长,曾达二十万人之众。达延汗于公元1517年逝世之后,漠北发生了兀良哈部的叛乱,公元1524年波及到漠南地区。科尔沁王孛鲁乃齐王的次子图美尼雅哈奇的长子奎猛克塔斯哈喇一系为了逃避兀良哈部的威胁,陆续迁徙到漠南东部嫩江流域,称嫩科尔沁,以区别于科尔沁部。在相当于明朝后期的十六世纪末,科尔沁蒙古人在察哈尔图们扎萨克图汗的影响下在意识形态上逐渐归顺了黄教,这片草原上沸动的血液开始变得温顺,对于铁与火构成的征战渐渐缺少了足够的兴趣。

      哈撒儿家族传至十三世为图美尼雅哈奇,图美尼雅哈奇的次子巴衮诺颜,留牧于呼伦贝尔地方。巴衮诺颜的长子昆都伦岱青,其部称阿鲁科尔沁(蒙语“阿鲁”意为“山北”),以与嫩科尔沁区分;巴衮诺颜的三子诺延泰(哈撒儿第十五代孙),诺延泰生有四子,顺长幼依次为僧格(号称“贤锋”)、索诺木(号称“达尔罕台吉”)、鄂木布(号称“正台吉”)、伊尔扎木(号称“贤台吉”),四子分牧其地,统称四子部落。其时已是汉地的明朝万历年间,蒙古汗国的政权在察哈尔林丹汗手中。阿鲁科尔沁与四子部落,以及乌拉特、茂明安、翁牛特等部落统称阿鲁蒙古,属察哈尔林丹汗(执政时间公元1604-1634年)管辖。可惜,察哈尔林丹汗虽是孛儿只斤氏黄金家族的嫡裔,却生不逢时,空怀一腔光复祖先荣誉的雄心。当通古斯种的满洲人崛起于东方后,漠南蒙古人的自信力便被满洲八旗彻底征服,林丹汗便失去了统驭漠南蒙古各部的能力。后金天聪四年十一月,阿鲁科尔沁部迫于形势压力,在昆都伦岱青的儿子、新的部长——达赉的带领下脱离林丹汗控制,不得已归附了后金皇太极政权。四子部落也于此时在伊尔扎木带领下和阿鲁科尔沁部一起归附后金。科尔沁部已先于诸部在几次战争后归附了后金政权,而且是最先归附后金政权的漠南蒙古部落。这也是蒙古大汗第一次失去哈撒儿后裔的支持。从此,科尔沁部、阿鲁科尔沁部、四子部等以忠诚的纽带和封建的效忠誓言与爱新觉罗家族的荣誉和血统(顺治皇帝福临的母亲博尔济吉特氏即是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女儿;顺治帝可怜的第一个皇后也出自科尔沁部,是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咸丰年间勇冠蒙旗的僧格林沁即是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等等)联系在一起,有清一季,倍受恩宠,直至清朝灭亡。满洲人的这种广泛的和亲政策在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是绝无仅有的,也奠定了形式上的“满蒙一家”的基础。天聪四年,四子部落以伊尔扎木为代表,给皇太极献上了骆驼、骏马、貂皮等,受到了皇太极的赏识。此时“九白之贡”尚未成定制。

 天聪五年,后金政权与明朝军队的战争在辽东如火如荼地展开,僧格随后金军在对付明军的大凌河之役中击败明军锦州的援兵,并抓获了一百多名俘虏,僧格以战功受到皇太极的赏赐。天聪六年,僧格随皇太极军出征漠南蒙古的最后一个政权实体察哈尔林丹汗,战争断断续续,直到天聪九年。在此期间,索诺木、鄂木布、伊尔扎木等多次向皇太极进献驼马等物,亦受到很多赏赐,四子部落与后金政权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种进献与赏赐的关系颇似“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对于皇太极来说,政权的稳固是最重要的,那些象征意义的“贡物”,所起的仅是羁縻作用而已,往往“中央政权”的赏赐要数十倍于他们的进献。相对科尔沁部而言,四子部落实力较逊,因之爵位亦较之为低。鄂木布等当时的爵位是贝勒。随着察哈尔林丹汗政权管辖区域的萎缩,东蒙诸部落开始向西移动他们的牧场,四子部落于是从兴安岭下西行到了阴山北的锡拉木伦(河)流域,以防守阴山各口。至此,科尔沁系列蒙古人领地的扩展与部落的迁徙活动宣告终结。

 天聪六年(公元1633年),四子部落、乌拉特前、中、后三部、茂明安部落、喀尔喀右翼部落(即后来的达尔罕旗)等六个部落首次会盟于四子部落境内乌兰察布地方,故有乌兰察布盟之称,该名称延续至今。天聪八年,后金创建“蒙古衙门”,总管内扎萨克蒙古事务,后又于崇德三年改称“理藩院”,此制终清未改,延至民国元年。天聪八年,鄂木布奉旨任四子部落扎萨克(“扎萨克”乃执政者之意,不是爵位,更象是一种行政职务,汉语可作“旗主”理解),即正式享有后金爵位。是年,后金政权派大臣赴硕翁科尔为四子部落确定都木达都腾格里克、鄂多尔台为游牧的边界。后在康熙年间,察哈尔八旗建立之后,四子部落与镶红旗察哈尔蒙古以杜木达都腾格里克沃都尔台为界。据《蒙古游牧记》记载,四子部疆界四至:东至什吉罔图山、南至伊克拜山、西至巴颜鄂博、北至沙巴格图、东北至额尔柯图鄂博、西北至查尔山、东南至托克托瓦佗罗梅、西南至察汗和硕。扎萨克驻地——乌兰额尔济坡。旗下设4个道劳、20个苏木。佐领20人。蒙古大汗察哈尔林丹汗先期在与后金的战争中失利后,率部十万余众移奔青海,于天聪九年夏天在大草滩(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一病身亡。伊尔扎木协助后金军收降了林丹汗的儿子孔果尔额哲及其部众,未料到额哲给皇太极献上一颗无价的宝物——元朝历代皇帝的传国玉玺。伊尔扎木在战争中立下大功,又得到皇太极的赏赐。得到玉玺后,皇太极非常高兴,于名于实都得到了满足。现在的状况是满洲、蒙古已尽在麾下,后金的强大对手就只剩下长城以南的明王朝。塞北听不到了战争的鼙鼓声,皇太极便着手改革已归顺的蒙古各部,以适应日益扩大的战争需要。天聪九年,皇太极将原属于满洲八旗之外的原有蒙古牛录再加上新来的内外喀喇沁蒙古合编成八旗蒙古,为规范蒙古各部的军事制度之始。环视关外,已无敢侧目者,皇太极看到了扫平寰宇的曙光,遂于次年易国号为大清,改天聪十年为崇德元年,即是清室初肇。四子部落其中功不可没,自然恩宠有加。清室起码在形式上并不亏待蒙古各部。不比当年的朱元璋洪武皇帝,狡兔还没死尽,走狗就给烹绝了。


欢迎 发表评论: